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版画2022毕业创作作品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3 21:25:22 阅读量:

 今年的毕业季,我们的毕业展以线上展览的形式呈现。
面对这次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守望相助,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彻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凝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这里为大家展现的是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142名优秀毕业生创作的37幅油画、85幅国画和20幅版画作品,它们有创意、有风骨、有温暖、有责任。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虽然他们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尚显稚嫩,但是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现了年轻学子的锐气、才华和社会责任感。
       预祝本届线上毕业展圆满成功,祝愿每一位学子前程似锦!

作者:景雅楠

作品:《遥望卿卿》

尺寸:45cm c 92cm c 3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我的作品《遥望卿卿》灵感来源于《洛神赋》,该赋中曹植与洛水女神的故事一直都是凄美爱情故事的典范。我以综合版画为表现技法,结合自身对于这段爱情故事的感悟进行二次创作,表现出了身份地位天差地别的两人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努力,人族女子和神族男子结局早已注定,尽管如此他们仍拼尽全力去追寻那一丝可能。用合适的材料处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再一一对应肌理的深浅,对细节进行进一步刻画表现出这对苦命鸳鸯痴缠遣倦的故事,人神之间的恋慕之情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情感传达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遥远,我们都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的去传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 唐逸凡
作品:《古堡与现实》
尺寸:100cm c 60cm c 2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绝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画是油印套色木刻中的一种,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云南思茅地区出现的一种版画创作的新技法,它突破了传统套色木刻创作的制作程序和审美观念。它是将一幅画所有的色版都集中在一块版上,采用边刻边印逐版递减的创作方式来完成的,所以又可称之为“减版法”。因用这种方法刻印版画的过程是自然毁版的过程,无法逆转,作品完成后原版已无法再印出作品,因而通常称之为绝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画,区别于传统的分版套印法。我的这幅古堡与现实采用黄色和蓝色,相互碰撞给人的视觉以强烈的撞击效果,在进行创作中通过大树和房屋的紧密联系,以反思人们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更好的保护树木,不乱砍乱伐,给后代子孙留下东西,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作者: 王佳宇
作品:《起点 f 超越》
尺寸:90cm c 60cm c 3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起点 f 超越》这幅作品的规格是60x90(cm)的,是以三幅画组成的一系列作品,它采用了黑白木刻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这种表现手法以一种单纯的方式来呈现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这幅作品体现的是运动员冲出起跑线的一瞬间,渴望突破自我的精神。运动员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奔跑。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前方的路是怎样的,却在未知里不断摸索,不断向前,从未放弃,才有了自己的成绩。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可能会做一些意想不到的选择,但不管前方有什么关卡,都要永不言弃、奋力向前,这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热血,遇到问题知难而上而不是知难而退。起点,既是结束又是开始,我们永远站在起跑线上,只不过我们的枪响生是自己的内心,遵从内心,与过去进行和解,大步走向未来。

作者:张雪雪
作品:《毫无保留的拥抱我》
尺寸:29cm c 29cm c 25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毫无保留的拥抱我》分为二十五张等大的正方形画面,边长为29cm,利用各种材料拆解,重组各种手段让材料变成肌理来发挥它的作用,表达画面。画面中我将对象归纳成比较简单的形状,与现实世界区分开,将人物表现的抽象一些。二十五张每一张都会表现一种感觉,表达人与人之间仿佛总会隔着一面墙,这种距离感或多或少也是我想通过创作进一步延伸。

作者:冯鑫
作品:《超市》
尺寸:22cm c 30cm c 20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作品用20块22cm*30cm的三合板组成,运用黑白木刻技法,多采用三角刀和圆刀进行刻画,画面中每一块的主体饮料都不相同。画面总体来说构成元素比较简单,构图形式多以上下构图为主,画面中对饮料刻画比较写实。通过大的黑白关系体现出视觉冲击。主要刻画饮料这个主体,是想表达出不能因为平凡被轻易的遗忘。人生有无数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它所代表的意义。饮料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也值得回忆。所以我用超市中的饮料为主题,以版画中黑白木刻的手法将我喝过的喜欢的有感觉的体现出来。我想通过普通的事情来表达出我对未来的渴望,生活不易,要珍惜平凡带来的快乐

作者:任轩良
作品:《湮灭》
尺寸:40cm c 55cm c 9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湮灭》是一副表现灭绝动物的作品,最大意义是通过这九幅作品来展示灭绝动物生前的样貌,他们的灭绝有一些取决于人类对其大量肆无忌惮的捕杀,有一些取决于人类在开发大自然时损毁的生态环境。作品的表达在于唤起大众对于已经灭绝动物的惋惜,还有对即将走向灭绝的保护动物的珍惜。我认为不管是个人或者社会或者国家,都应该对动物保护十分重视,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于动物和谐相处共创美好家园,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可能只对世界上动物种类的大致有一些了解,例如我们平时能见得到的猫科犬科等动物,但是在这些大类中,对于一些细小的动物种类分支我们却没有一定的定义,我要表达出一种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而选择灭绝动物,正是我所要表达的想法。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作品稍微了解一些灭绝动物,也希望作品可以达到我想让观众所接受和理解的精神力量。

作者:陈春阳
作品:《别拖至春天》
尺寸:60cm c 80cm c 3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春天,是大家以为的百花齐放吗?对于北方的我,我看到真正的春天就像我生日附近的惊蛰,春雷响万物生。是从“地下”醒来开始,从寒冷和破败里起始。然后天气在慢慢回暖,往后的日子都充满希望。春天藏在花里,藏在风中,藏在阳光下,也藏在我的画里。却道春天好时候“敬版画,敬自由,敬爱与明天”春天带我走进自己的未来,未来在过去,未来在明天。

作者:周小雪
作品:《尘 f 萦》《千 f 修》《山 f 与》
尺寸:70cm c 90cm c 3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     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独具东方魅力。我们中华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坚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我毕业创作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描绘唤醒大家对历史文化的共鸣,为了坚持文化自信,让大家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我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创作,为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增添一份力!

作者:刘小倩
作品:《疫情下的生活》
尺寸:60cm c 90cm c 3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疫情下的生活》这幅作品规格是60cmx90cm的,以三幅画组成的一系列作品,它采用了黑白木刻的方式来表现作品,以阴刻和阳刻结合的表现手法进行刻制,使画面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化。作品阐述了面对疫情,我们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纷纷响应号召,冲锋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我们也在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不给祖国添乱。也正是这场疫情,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强大,更看到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中国政府和祖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抗疫情,共度难关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者:郭孖晋
作品:《交杂的线》
尺寸:180cm c 120m

指导老师:乔彬

作品简介:方便面中的每根面条就像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道路多了就交错在一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条线,然后线与线或交织或平行或环绕,交织、平行、环绕,缠缠绕绕,交错在一起。
以方便面的每一根面条表示生活中的种种以及联系。方便面中的面条有粗有细,有宽有窄,有长有短,错综复杂,每一根面条形状不一,各有特点,就好比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不一样的事情。方便面中有黑色的部分,体现了生活中的种种。画分为四块,以一个圆分为四个扇形,拼在一起。方便面中有空的部分,表现了生活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才会有距离,联系,这样才会交织在一起。所有,有感而发我觉得方便面是一个合适的表现题材。

作者:胡煜乾

作品:《福延年——云冈石窟延展艺术》

尺寸:120cm c 90cm  c 2

指导老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该画为黑白木刻版画作品,尺寸为全开,以佛教元素进行思路整合,创作。元素包含莲花、山海天涯、佛教石窟等等,其中仔细观看,每个元素的话都有遮挡,寓意为“皆不求满”,因为人谦虚才可福延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损害;身体健健康康无病痛、办事顺利财源广进、思维敏捷洞察一切的时候,就要懂感恩,感恩天地、祖先、父母,周围的人以及自己;贤者感恩取缺,愚者自大贪权,自古人狂灾祸至,人谦,福延年。创作该作品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在疫情阴云笼罩下的当下,学业有成,事业顺利。

作者:侯宝琪
作品:《北魏的微笑》
尺寸:90cm c 120cm
指导老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有幸在一次写生中,游览了云冈石窟。与历朝历代的佛像不同的是,北魏的佛像大多都是面带微笑的,佛祖恬淡的笑,菩萨温柔的笑,飞天天真的笑,力士质朴的笑……本次作品的灵感就来自于佛像们的微笑,该画为黑白木刻,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用版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尺寸为全开,将笑容满面的佛像刻在板子上,其画面以一尊大佛为主题,四周刻关于佛元素飞天仕女等一系列花纹来完成此次作品,创作该作品的目的是把一切欢笑愉悦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人。笑对生活。

作者:王志娟
作品:《云冈石窟造像在版画中的运用》
尺寸:78cm c 108.6cm
指导老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云冈石窟雕刻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多为形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一次写生中,我对云冈石窟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本着这次创作活动,以云冈石窟为创作主题展示云冈艺术文化和我对云冈的了解。由于疫情原因,改变了我的表现形式,最后决定用黑白画来表现。我以云冈造像为主题,视觉中心为一尊大佛,佛的周围用有关佛的元素荷花,荷叶以及飞天仕女来完成此作品。作品寓意幸福平安。

作者:程子俊
作品:《大美云冈——秘境》
尺寸:78cm c 108.6cm c 2
指导老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大美云冈—秘境》通过独特的创作形式,展现了具有云冈特点的佛陀与飞天相融合的神秘联动画面,作品创作灵感与素材来源于云冈石窟第16——20窟两幅。第一幅作品通过一动一静的方式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空灵之美。菩萨与飞天神秘联动,整体布局运用飞天的精巧玲珑,灵动飘逸,反映出菩萨的庄严慈祥。第二幅是运用设计的感觉营造出一种佛中有菩萨,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神秘感觉。画面通过不同色调,表现出来不同的感觉,通过云冈石窟的独特造像,给人一种敬仰而又神秘的感觉,彷佛置身于佛教圣地之中。时隔千年还能目睹云冈千年之美。也是为了启示和教育我们世人努力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且呼吁大家不仅要很好的保护石窟艺术,还要去研究和传承石窟艺术,使其在当代的艺术和社会中继续发挥启示和教育世人的作用。

作者:杨志坚
作品:《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尺寸:110cm c 60cm
指导老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我作为版画专业的学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我的毕业作品.我的毕业创作是《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我的作品画幅大小是110*60cm。从表现手段来看,我选择了黑白木刻,采用平刀与三角刀相结合的刀法,转换画面中的阴刻与阳刻,用不同的刀痕效果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创作以佛像为主题,运用之前所拍照片截取当中部分背景进行拼凑剪切作为这幅作品的背景,不同形态的佛像与复杂的花纹互相衬托。

作者:陆一明
作品:《论云冈石窟在版画艺术中的应用》
尺寸:120cmx90cm c 2
指导教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时代在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科技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今天,人们应该更注重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现有的最为庞大的文化保护传承景区,保留了自魏晋以来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在我看来,版画艺术作为现今表现力和表现手法非常独特的一种作画方式,也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使用它。云岗文化传承至今,更需要我们去传承和保护,从而发挥文化的魅力。本画利用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云岗文化的独特生命力。

作者:宋慧媛
作品:《云冈石窟在石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尺寸:90*120
指导老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云冈石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我国的四大窟之一。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使用木刻的技法可以更好的表达历史的悠久,版画具有凹、平、漏、印痕、凸、复数性和印版等的特点。黑白对比强烈、明快、朴素的魅力,是木刻最有生命力的艺术语言也最能表达云冈石窟的宏伟壮观。接下来,我将用黑白木刻的形式,对云冈石窟进行部分展示。

作者:李翠芳
作品:《遇见飞天》
尺寸:90cm c 120cm
指导老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云冈飞天展现的是独特的,属于云冈石窟造像的美。随着人们对云冈石窟研究的深入,将有更多的艺术形式被认知、被使用。同时,也呼吁大家在学习云冈文化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云冈文化。我的作品就是运用黑白木刻的形式对云冈飞天进行展示。《遇见飞天》这幅画,我以云冈石窟飞天的形象和现代街舞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飞天是一种特殊职能的飞神,遇见飞天既具有现代街舞特色同时也区别传统的飞天形象,在设计飞天时主要在传统的飞天特色基础上,融合了一些创新理念,利用现代街舞形象进行再创作。将现代街舞特色融入进飞天造型中,根据当下审美将云冈元素与现代街舞形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遇见飞天”这一主题。黑白木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创作中要利用这一点,从而表现云冈飞天的朴拙之美。

作者:刘晓灵
作品《慈悦文化-云岗石窟佛像》
尺寸:120cmx90cm

指导教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作品《慈悦文化--云岗石窟佛像》是用版画形式通过以凸线来表现石窟佛像的微笑,画面上我选用云冈石窟第一窟交脚弥勒佛、第九窟最具特点微露牙齿双手合并佛,还有庄严但不畏惧的露天大佛,都是因为有了微笑才会拉近与人的距离,就算是高大冰冷的雕塑也给人一种亲和力。在佛像四周运用版画肌理处理画面,作品中主要是以黑白强烈的对比及线条的疏密、木材肌理,结合用挑刀法等多种刀法表现形式彰显出独特的刀味、木味,是木版画的精髓所在,画面明快、醒目,在了解石壁上的北魏王朝后,面对六万尊佛像,无一不在微笑,彰显出了魏晋王朝的工匠精神进而增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梁茹
作品《北魏云冈—线之韵》
尺寸:120cmx90cm
指导教师:张达飞
作品简介:作品《北魏云冈—线之韵》以版画的创作手法,画面里佛的形象强调线条的流畅,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强调突出人物的神韵特征,各种线条的穿插从而达到理想的装饰性效果,体现出佛像历经千年仍犹存的威严。利用“留黑”手法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作品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元素,呈现古今碰撞的韵味。运用屏风的形式来表达画面,创新历史文化,是文明的宽度,也是文化的温度,正如众多佛像,口角边挂着的笑容,端庄而自信,纵是千载过后依旧动人。


上一篇: 工笔花鸟写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