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05326305)
来源:美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7-10-16 17:55:43 阅读量:
一、课程地位
    课程所属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与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选修教育平台,□实践教学环节。
    平台课程属性:□必修课,■选修课,□方向课,□任选课。
环节课程类别:□公共基础类,□专业项目类,□毕业综合类,□素质拓展类。
本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专业教育必修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模型制作的功能、要求、内容、特点、工具与材料等,掌握模型制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设计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同学们的立体思维能力与立体表现能力,在整个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电脑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后续课为《建筑设计基础》、《家具设计》;本课程所属的二级学科是设计学,研究对象为室内模型制作,主要方法为熟悉、掌握室内模型制作的综合设计方法,以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能够独立完成制模设计。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模型制作在设计中的重要作业,在设计中增强设计方案的直观视觉性,加深学生对室内空间设计的理解认识。需要学生能够自如运用各种建模材料,掌握建筑模型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动手能力及空间感受能力。让学生练习用合适的材料将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用三维的方式表现出来。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效果。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建筑模型,制作成功后,并能对其外观进行润色。能够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通过模型的制作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组织学生对一些大的建筑模型制作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以进一步了解当今建筑模型制作中的科技含量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为下一步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胜任在设计研究机构、设计公司及高等院校从事模型设计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
三、教材教参
教    材:《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分析》,严翠珍,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5年。
教    参:《建筑模型》,绕小军,曙彬,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家具设计》,张克非,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3月;《立体构成》,卢少夫,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辅以多媒体观摩和实地考察。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实践48学时。具体如下:
重    点:模型制作;
难    点:模型设计;
新知识点:模型制作前沿技术。
基本内容:
1.第一单元  建筑模型制作的范围、意义、基本理论及分类。(讲授8学时)
目的和要求:本单元授课应从建筑模型的应用范围、意义入手,阐述建筑模型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以及与当前或未来的社会需求的关系,重点讲解其设计制作的基本理论和分类。
2.第二单元  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工具、工艺与课程。(讲授8学时)
目的和要求:本单元简要介绍当今高科技技术对模型制作的新的要求与影响,重点讲解制作建筑模型的基本材料、工具、工艺与流程,并着重从三方面要求学生:
形态——研究造型内部结构,造型与人的关系。
技术——研究结构与实际加工的关系。
材料——选择与建筑技术相适应的材料。
3.第三单元  建模制作训练(实践4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以动手实践为主,任课教师加以辅导讲评,解决学生在制作建筑模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准确、严谨地完成模型的制作。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关闭